站内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记者风采
2023-09-26      字体 [ ]
分享:

大家好,我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杨博。

大家请看,左边这张照片是2008年“敬礼娃娃”郎铮在“5·12”地震中被救出时的画面,右边这张照片是2023年郎铮拿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站在高中母校门口的留念。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取得了裸分637分的好成绩,以四川全省文科前30名的名次进入最高学府。

终于,曾在“5·12”地震中躺在担架上举手敬礼的3岁孩子,不但如约长大了,还长得这么好,这么优秀。“敬礼娃娃”考上北大的热搜词条,在这个夏天,再度为所有人带来了关于成长、梦想和奋斗的力量。

18岁的郎铮笑着走出考场的照片,是从业9年的我拍摄。

3岁的郎铮被救出时感动国人的敬礼瞬间,是我的父亲,《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拍摄。

从2008年到2023年,15年的光阴,足够稚子长大成人、山河重振锦绣,我也读完大学,拿起相机,走上了和父亲同样的职业道路。

2013年7月,北川突降暴雨,引发特大洪灾,老北川地震遗址几乎被淹没。我和父亲穿着连体防水衣探入被淹没的地震遗址,有些地方水没到脖子,脚也陷进淤泥里,我协助父亲拍下了照片。

2021年5月,云南漾濞地震,我和同事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县城广场的安置区,在周边深山里的村庄,我们遇到了上百次余震。这一次,我们在直播中呈现了安置区内的有序、村庄撤退的相互帮助,还有村民们围坐一起谈及未来的期待。恍惚间,我想起23岁的我,在老北川面对漫到胸口的洪水感到胆怯时,父亲说,“做我们这行,你不冲在最前面,你能拍到好照片吗?”

终于,这一次,我靠自己,冲在了最前面。

其实,从大学开始,每年寒暑假父亲的每次采访都会带着我,他从没明确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记者,但却一直在教会我应该怎么做记者。

第一次见到“敬礼娃娃”郎铮时,3岁的他躲在郎叔叔身后,慢慢探出小脑袋仔细打量着我,害羞中带着一份警惕。

直到今年6月8日,郎铮考完英语走出考场,“杨博哥哥,你怎么来了?”他热情拥抱了我,腼腆的小郎铮已经成长为1米85的阳光大男孩。

郎铮很感恩这些年得到的关心,他愿意告诉大家,“敬礼娃娃”,如约长大,而我,有幸成为了记录这一刻的记者。

后来,郎铮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我和他们全家一起去了我父亲的墓前。

是的,我的父亲在2015年因病去世。此后的每年清明,郎铮全家都会到这里祭奠他。这一次,郎铮专门带着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告诉他的杨伯伯,自己有按照杨伯伯当年嘱咐那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想,天天向上的,还有我,如您所愿。

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了他从业以来所有的照片,有几个T的容量,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完整地看他一辈子拍的照片,看着他用镜头记录了一段段历史,我发现我好像跟父亲说上话了。

我想说什么呢?

想说2018年,我重访北川,重访了您拍摄过的那些人。十年重振山河路,当年的“夹缝男孩”郑海洋,在努力创业,地震中失去双臂但坚持参加高考的王虎,已在一家工厂工作,笑着生活。

也想说自己经过的故事。

2021年9月,时年70岁的王援朝,向我讲述他的三位志愿军父亲的故事。他的生父、养父和继父都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在最芳华的岁月里,跨过鸭绿江,去保家卫国。最后,生父、养父都牺牲埋在朝鲜。他期盼能迎接父亲的遗骸回国,或者去一趟父亲埋葬的地方,告诉他们祖国现在强大、安定、美好。

还想说,这世间会有小的传承,也有大的传承。

小的传承,或许就如同我们这对最普通的父子这般,父亲教会我敬畏这份职业,明了记录厚重,我走上了和他一样的职业道路,然后忠于自己的选择,去热爱、去感受。

大的传承,是那些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初心和信仰,我们记录着这些浪花汇聚成属于这个时代的滚烫梦想,澄澈的爱,只为祖国。

这个夏天,“敬礼娃娃”郎铮就要去北大读书了,北川新县城内一片热闹,我们国家连续9年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而我,正在将父亲曾记录的故事,更新、延长,成为新的历史。

大家好,我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杨博,一个想要一直冲在第一线,记录下去的记者。

谢谢大家!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杨博 工作照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杨博 工作照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杨博 工作照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