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丹霞奔放的色彩,这是雅丹神工的雕刻,
这是黄河在草原上的九曲回环。
这些都是我航拍镜头下,山川的表情。
正如大家看到的,我的采访对象,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它们用四季变换的形态、颜色、声音回应着我的一次次发问。
而我的身份,也不光是一名女记者,你还可以叫我女飞手。
女飞手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故事。
2022年飞越甘肃航拍短视频项目正式开拍,我作为内容主创,也终于可以带着无人机出发,让观众跟随我的脚步,通过女飞手的视角和讲述,一起飞行在陇原大地上。
去年5月,为期14天的先导片拍摄接近尾声,我们飞过了沙漠、森林、湖泊、草原。唯独有一个地方的素材,一直缺失,那就是雪山。
当时已经进入夏天,山顶雪线上升,山下的积雪已基本融化,想要拍到最佳效果,除非,能有一场雪。距离成片上线还有最后几天,多方打听,我们了解到,在武威天祝县,祁连山冰沟河的源头--有一座海拔4784米的阿尼岗噶尔雪山,有可能会下入冬前的最后一场雪。
还等什么?立马就出发!
在路上,我幻想了很多次用无人机越过雪山之巅的镜头,出现在视频中会有多么震撼。
谁知,大雪是如期而至,但我们的第一次徒步尝试,也被劝退了。路太滑,车陷了,只能原地等救援。气温太低,无人机失控,频繁自动坠落。等待了5小时之后,又被告知山上能见度不足三米,根本上不去。
有当地人劝我,其实不用非要自己去拍,我们给你一些素材,你就当自己已经飞过了。我不甘心!觉得作为新闻工作者,如果没有真听真看,也不会有真感受,无法把真正的现场还原给大众。更何况,我已经来了,就不可能让我的存储卡空着回去。
于是,第二天继续出发。我们在5月15号凌晨开始徒步,16公里的山路和4000米的海拔,从天亮走到了天黑,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雪山旁,手脚被冻到失去知觉,依然坚持完成人均负重二十来斤的特种拍摄,而这些看起来很艰难的场景也变成了成片里最打动人心的瞬间。
先导片终于惊艳亮相,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往甘肃各个市州进行单篇拍摄,本以为爬雪山已经是最难的挑战。没想到,那只是一个开始。去年8月,出发定西,因为赶上了雨季,天气多为阴雨大雾,令风光拍摄的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几乎没有拍到有光影和晴天的片段。凌晨三点出发拍摄日出,却得知上山的唯一一条路被洪水冲断。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升级,很多景区临时关闭,拍摄计划不断被打乱。
眼看着,只剩最后一天的拍摄了,这也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那天一大早,伴着浓雾,我们来到了渭源县的元古堆村,这里是有着上百只野生梅花鹿的神奇鹿场。我在想,如果能拍到在迷雾中和小鹿互动的画面,那一定像童话一样美。我拿着几袋玉米粒走进森林,由于这里很久没人来喂食,小鹿们很快就出现了,一只,两只,一群,一拥而上。我对着团队的伙伴说,快拍快拍!这个画面太棒了!而就在这时,可能因为着急抢食,鹿群中一只身型最大的鹿突然对着我的胳膊狠狠咬了一口,在我惊恐的叫喊声中,拍摄被迫中断了。
我记得那天,我踩着一双满是泥泞的球鞋站在县医院。医生说,还拍什么拍,抓紧回兰州做pv检查,野生动物的体内可能会有不明病毒。说实在的,那一刻。我的心里防线彻底被攻破了,不是因为突然的伤口,而是感受到深深的挫败,这条路我真的能走下去吗?为什么每一程都有这么多意外?
在返程的路上,我看着湿漉漉的窗外,失落的翻着全是阴天的素材,不断的想,这一站拍摄该如何呈现?突然想到那句“雨过云破天青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或许这份雨季的湿润,也是一种不为人知的诗意,我们可以将定西的绿作为这一站的主题,去展现当地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亮眼成绩,打破大家对定西满是黄土和贫瘠的固有认知。
后来,这满眼绿色的冲击,也让这最波折的一次拍摄,变成了整个系列中,热度最高的一期。在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仅快手一个平台,就收获31w点赞数。
看来,作为一名女飞手,探索的体力要保持,坚持下去的心力更重要。从启动拍摄,到在网络上掀起航拍最美家乡热潮。飞越甘肃2022的全网话题播放量也突破了8000w次,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了国内外不同IP地址的留言,无一不是表达对甘肃的向往。我们收获了中国地理杂志等大v们的点赞,也收到了央视一套的直播邀请。我也在乐此不疲的向网友们解答那些拍摄地都在哪里?尤其是那个有鹿的仙境。
就在前几天,我又去了元古堆村,可那里已经大变样,因为短视频的出圈,带动了旅游流量的激增,这里有了民宿,有了小木屋,有了咖啡厅,贫困村彻底变成了网红村。想到自己也为这里的发展出过一份力,就觉得我的工作真值!宣传甘肃美景,我交出了一份高空中的答卷。
未来我还要和家乡一起飞,因为我想继续用一段段特殊的飞越之旅,让全国,全世界看到如意甘肃的绚丽交响。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赵静 工作照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赵静 工作照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赵静 工作照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