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十余年来,新闻人牢记嘱托、怀揣梦想,以人民为中心,以奋斗为姿态,扎根基层,践行“四力”,不断书写新闻事业崭新篇章,汇聚奋斗前行精神力量。
中国记协网编辑部特别推出“新闻追梦人”专题策划,分享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追梦故事。首批推出“‘长韬’获奖者的追梦故事”系列报道,邀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讲述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使命和担当。让我们一起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同心筑梦,并肩追梦!
2022年,能得到长江韬奋奖这一荣誉,我心中万分激动。作为一位“泥腿子”记者,能获此殊荣,是党和国家对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记者的肯定和鼓励。我能实现这一梦想,跟我长期脚沾泥土衣带露珠走基层是分不开的。
先讲我的“门板原则”——
2001年7月,我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双苗寨采访县直机关干部送文化下乡活动时,由于当天参加活动的人很多,村干部为此忙得焦头烂额,我主动将我的房间转给文工团的女同志住,自己背着摄影包来到村里的办公木楼上“望星空”。熬到半夜,我发现村委房间一扇木门半开着,忽然来了主意。我轻轻拆下门板,平放在地上,枕上摄影包,酣然入睡。第二天清早,我被村干部的笑声“吵”醒:“照哥,像你这样能睡门板的记者,哪样苦吃不了?我们喜欢你!”
这,就是我走基层一直坚持的“门板原则”:在农村采访,绝不给老乡添麻烦,恪守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以“泥腿记者”的心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2021年5月8日,谌贻照在元宝山保护区采访。陈伟 摄
多年来,我初心不改,一直用“三贴近”淬炼在新闻路上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2018年,我参加主创的广西日报融媒体报道《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从纸质媒体的消息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到短视频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年过半百的我,在采访一线不断践行“四力”,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成功转型和突破。
这个作品的整个采访经历,是对我这位传统媒体老记者脚力的又一次考验和淬炼。
2017年8月14日,谌贻照穿越40处塌方,将在灾区拍摄制作的两段视频及时发回报社,该作品荣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
2017年8月12日清晨,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偏远的杆洞乡突发特大洪水。我从微信中看到山里苗族群众发给我的受灾视频后,立刻从柳州驱车8个多小时赶到灾区现场采访。傍晚七点半,我发回当地干部群众抢险的图文报道后,乡里电力和通讯中断,我自此与外界失联几十个小时。
第二天凌晨4点开始,杆洞乡暴发更猛烈的洪水,全乡电力、交通、通信全部瘫痪,变成孤岛。大雨滂沱中,我只能用一台有防水功能的手机在抢险一线紧急采访:拍摄了山洪袭击杆洞的惊险场面,记录了乡干部组织群众紧急撤离、对被困在河边旅社里的15名游客实施救援的感人场景。
为争取第一时间把灾情传递给外界。我先后两次冒险突围,在穿越40处塌方后,终于见到往山里挺进的国家防总领导和市县的救援人员。
向他们汇报山里的灾情后,我没有休息,在极度困顿中继续赶路。到达大山另一边的滚贝侗族乡,才找到有网络信号的乡间客栈。我争分夺秒将采访整理好的视频和图片,迅速发给正在焦急等待的广西日报新媒体部,这才有了获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的核心素材。
2019年1月1日,谌贻照到融水杆洞乡深入苗寨雪乡采访。朱柳融 摄
党媒记者必须对新闻事实有清晰的判断,对民情民意有敏锐的洞察,我认为这是一线记者的“眼力”和“脑力”。
我常年在柳州的苗乡侗寨采访,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熟知山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我能说侗语,能听懂当地的苗语。在杆洞乡再次暴发山洪时,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我听到村里有人高喊“乌流喽唉”,这是苗语“大水来啦”的意思。正因为我能听懂,才能立刻起身直奔现场,也才得到了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现场视频。
当天第一次突围失败后,我在灾区村民家中采访发现:焦虑的情绪正在蔓延。多年的一线抗洪抢险报道经验告诉我,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来自外界的增援,对稳定灾区民心、提振灾区干部群众抗洪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士气极其重要。我立即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次突围,终于成功将灾区的重大灾情传递给山外,当地迅速派出救援突击队员运送食品和药品进入灾区。
2022年12月2日,谌贻照在柳州北部山区的风电场采访。陈伟 摄
融媒体时代,记者笔力在哪里?那就是要在一线写得了大稿、拍得了图片、剪得了视频、出得了镜头、发得了“两微”、做得了h5……
在采访实战中,我熟练掌握了一线记者必备的新媒体采访基本功。我完成的融媒体报道,全都是独立在现场制作并发送的。
融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我依然以一颗年轻的心学习和更新自己融媒体采访传播的技能。
就算57岁了,我还是乐于奔波在一线做全媒体报道的“泥腿子”记者。
我一直认为,只有心存本领恐慌,在基层持之以恒践行“四力”,淬炼自己移动传播的“指尖功夫”,才能在日新月异的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要在路上,我永远年轻,充满踔厉奋发的激情。[作者谌贻照系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今报副总编辑(主持工作)]
来源:中国记协网 发布时间:2023年4月23日